2024年7月30日 星期二

第100天的貝多芬

Beethoven: Sonata No.19 in G minor, Op.49 No.1 I. Andante 這個樂章,今晚果真兌現了練習100次的諾言~對自己和老師。實際上已練13~14個月,或更久一點。練到99次時,我已經領悟:練100次並不保證不彈錯,只是走到開始學習它的起點,精進琢磨,今後才開始,如此而已。基礎不好時就貿然學它,代價是是用上一年才有點熟悉。今後更要重視基本功,那麼一個樂章就不需要這麼久了。 剛練的時候,別說一頁,連兩行都很困難。片片段段,受限於小奏鳴曲集三頁排版,蛋糕自動切成三大塊;後來改用奏鳴曲集兩頁版。一目瞭然、完整可視的譜面,沒有藉口,儘量一氣呵成。起先彈得很慢,覺得太拖,後來加快速度,有時對節拍器,或者左右手分開練,「卡」的段落,把譜仔細看個清楚再彈。偶爾呈現溫暖的音色,觸鍵也比較有力~看錄影,慢慢有fu~。 節拍快慢不一致、樂句卡卡或斷裂、強弱不分、缺少如歌旋律......這一年來持續學習其他內容,老師不時指出我的弱項。六七月間的貝多芬曲目特訓中,我終於相信老師不斷提醒的一點:請節拍(神)器陪練。 此曲在YouTube的影片分享多如繁星,100次練習過程中觀摩過一些,最近影響我最大的是Daniel Barenboim和一位俄羅斯少年。觀賞名家演奏,初學者容易忘記自己和大師的距離,以為自己學會了,其實不然。高齡81的Daniel Barenboim於40出頭的演奏鼓勵我的一點:不論高昂或低迴,都淡然處之,表達還是靠節奏穩定。俄羅斯少年已經能彈不少曲子,基本技巧有,這個樂章他只用3分半鐘就演奏完畢,錘煉之後,勇敢闖關、等速快走~這個孩子激勵我一口氣彈整個樂章;不能割裂它也不必怕彈錯。 炎炎夏季,南部每天午後陣雨,向老師學了三首貝多芬。感覺彈貝多芬需要rough一點,愈不在乎愈好。一位學鋼琴的友人說她手小,彈貝多芬的曲子有所限制。我的手可以抓九個鍵,應抱持信心繼續學習才對。 ↓ Daniel Barenboim的演奏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OB7OCN7hUc ↓ 俄羅斯男孩的演奏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Iu3aR-FeA4 ↓ 今夏貝多芬之二: Sonata No.20 in G Major, Op.49 No.2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7WpjF2VILE...... ↓ 今夏貝多芬之三:Rondo in C Major Op. 51, No. 1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2UlrKTCZzc ↓ 我的下一個目標:Haydn: Sonata in E minor, Hob.XVI:34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-UDnpC3_fY

第100天的貝多芬

Beethoven: Sonata No.19 in G minor, Op.49 No.1 I. Andante 這個樂章,今晚果真兌現了練習100次的諾言~對自己和老師。實際上已練13~14個月,或更久一點。練到99次時,我已經領悟:練100次並不保證不彈錯,只是走到開始學...